名片的古往今來 |
【打印】發布日期:【2014-7-18】 |
名片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工具,名片誕生于秦漢時期。算一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只是那個時候,不叫名片,而被稱之為謁、名刺、名帖或手本。這么說吧,你要來府上拜訪我,你不能挑著簾子就進來了,這有失禮節和身份。此時,名刺、名帖就派上用場了,你可以用竹片或木片刻上你的名字,告知人家來者何人,所為何事。你要是懷里不揣著名帖,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有這么一個故事,在《后漢書·袮衡傳》記載:建安年間,袮衡旅行到了潁川,去拜會當地的達官貴人,沒人搭理他,以致于名帖上的字都磨光了。由此可見,名帖不僅僅是為了方便人際溝通,還承載著等級區別的功能。一般人玩不起的,它代表著身份與地位,是上流社會人際交往的禮節。到了清朝,這一形式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那個時候,有一個知名文人陳其元在上海出任某一官職,總是說有頭有臉的人了。他有一個同鄉吳昌壽千里迢迢來拜訪他,愣是被陳府下人拒之門外。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我不說,大家也能猜的出來,沒帶名片唄。于是,吳昌壽和門役就吵嚷起來了,動靜挺大,驚動了陳其元,這才故知相認,被請進門來。原來啊,吳昌壽出門走得急,忘了拿拜帖了。名帖在清朝變成了約定俗成的必要禮節,好似任何人都得遵守這一規則。是規則你不能違背,否則就讓你吃閉門羹,就像吳昌壽一樣。 風云變幻,歲月沉浮。轉眼間,人世已是幾千年。 現代社會,名片的使用相當普遍,分類也比較多,沒有統一的標準。最常見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按名片用途,名片可分為商業名片、公用名片、個人名片三類。二、按名片質料和印刷方式分,數碼名片、膠印名片、高檔特種紙名片三類。三、按印刷色彩分,單色、雙色、彩色、真彩色四類。四、按排版方式分,橫式名片、豎式名片、折卡名片三類。五、按印刷表面分,單面印刷、雙面印刷兩類。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