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天地網 http://www.chinaprintings.com.cn
--------------------------------------------
書刊印刷的發展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已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然而,近些年來,由 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使得書刊印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筆者對圖書情有獨鐘,與印刷(特別是書刊印刷)也有不解之緣。面對傳播 媒體和方式的增多,作為印刷工作者,自然會考慮一些關于書刊印刷的發展前途問題。本文著重從圖書存在與否的角度來談一談書刊印刷還能存在多久這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印刷的主產品有兩大類:一類是圖書類(書籍、報刊等) 。另一類是包裝類(宣傳品、包裝裝潢印刷品)。書刊印刷主要完成第一類任務。這就是說,要回答書刊印刷還能存在多久,關鍵是要回答書刊印刷的主產品--圖書還能存在多久? 圖書是供讀者閱讀的。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 言或其他書面符號中獲得意義的社會行為、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紙介質出版物成 為人們閱讀的唯一客體的時間已有一千六七百年了。進入80年代以來,磁盤、光盤、錄像帶等的出現,特別是90年代又出現了網絡,閱讀的客體更加豐富起來。 有讀書報刊(印刷媒體)的,有讀光盤的,有讀"網"的,有讀錄像帶的,還有讀 ……閱讀出現了多樣化,那么圖書類印刷品的前景如何呢? 首先,閱讀圖書是人們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雖然網絡發展迅速,雖然可以通過網絡 一次就下載5種圖書,且重量、體積與一般圖書相差無幾的"電子書"在我國也已問世。但是讀書是一個文化、知識的獲得過程,需要經過多次的咀嚼與品味。對于這樣一種需求來說,傳遞的速度不是主要的,而閱讀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輔助設備,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當然要有光源)限制的圖 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而網絡"快"的作用發揮不出來。 大中小學生的教科書是書刊印刷企業業務的重頭戲。"減負"雖然給書刊印刷業帶來 不利,但中小學生的"減負"恐怕不僅僅是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更多地是要減輕 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變目前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近兩 年的圖書市場傳來的信息表明,教科書的總量下降了,但是學生的課外書籍總量在 增加,品種在增加。這就是說,書刊印刷企業不可能象以往那樣,長版活多,一印 就是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今后短版活可能會多一些,印刷周期要更短一 些,圖書進入市場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第二,讀書有"五感" 。讀書,不僅僅是閱讀書的內容,而且還體驗書所帶來的一種文化氣息和文化氛圍 。一書在手,觸及書頁,書中所容納的時空如鳥翼振翅伸展開去,閱讀的速度也隨 著內容而變化,情緒會微妙地波動起來,此時人就會體驗到讀書的"五感": 一是重感。書有分量、輕重之別固然是由材料和制作的差別所致。 大簿頭精裝典籍,厚重得令人肅然起敬,正襟危坐;輕巧的小冊則猶如一杯香茗在握,心情自有幾許輕快。 二是觸感。閱讀時手自然地觸摸到書頁,其潛在表現力強烈,足可將書的個性襯托出來。紙張表面紋理的粗糙或細膩, 硬挺或柔軟,都會喚起讀者觸覺的新鮮感,進而讓人體會到紙張的品味和性格,猶如一種潛在的語言,令人悄然心動。 三是味感。翻開書頁書 的味道油然而升,有形的或無形的,靜心可聞。紙張的氣味,油墨的氣味,淡淡地 混融著,隨著書頁的掀動輕輕潛散開來,沉醉于書香幽馥之中,是怎樣怡然舒心, 自不待言。 四是聲感。翻動書頁的聲音,因材質不同而各有差 異。有的薄脆,有的沉悶,或輕微,或厚重。中國古代用手漉紙裝成的書,翻頁好 似積雪沙沙,微弱的聲響有綿軟之感,而現在常見的一般讀物紙頁的聲音都較輕脆 ,這便是書予人的聽覺感受。 五是視感。當然,作為書的整體 存在,還數視覺感受至為重要。讀者在字里行間信步游走,品嘗書中五味,讀書的 過程難免又會牽起讀者的味覺,于無聲處已是百感交集。 書把文字、繪畫和照片等要素融匯于一體,而書籍設計為這個物態形式創造了其生存的 生命圈,似一種時間和空間的棲息地。"一本書就是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不是 靜止的,它是流動的,它要富有生命力,這樣才能打動讀者"。這頗有啟示性的話語,才真正是當代書籍設計不可悖離的理念準則。構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書文化 ",這是網絡所不具備的。離開書本,端坐在電腦面前,或是手握著某種可以與網 絡聯結的閱讀器或是電子書,雖然內容可以不斷地變換,但你直接感受的那本"書 "卻一直沒有變,那種每讀一本新書就像面對一個新生命,面對一個新世界的感覺 肯定會蕩然無存。 第三,讀書是一個理性的思維過程。書的內 容主要是用文字來表述的,雖然個別的需要圖表,但如果配以很多的圖像、聲音, 反倒會影響思維的連續性,如果圖像、聲音配備不當,還可能會使讀者不得要領。就象現在流行的卡拉OK一樣,許多歌曲和音樂配上了不倫不類的畫面,實在讓人感到是一種精神摧殘。還有,讀"網"必須有相應的設備,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閱 讀設備,都會散發對人有害的輻射,都需耗費能源。并且閱讀時間越長,閱讀的次數越多,耗費的能源也就越多,閱讀的成本就越高,而讀書就沒有這些問題。 第四,買書、讀書、藏書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特別是每當有新書買回來,放進書櫥的那種感覺,是購買圖書網絡版使用權所無法擁有的。很多的 讀者買回書并不急于馬上看,不急于一口氣讀完,而是慢慢地欣賞,仔細地品讀, 即使看完也不會輕易丟掉。擁有一本看得見摸得著的書,有一種實實在在、沉甸甸 的感覺。這也是無影無形的網絡所不具備的。 最后讓我們來看 一組統計數據:目前全球印刷業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銷售額,是全球最大的產 業之一。其中包裝業近幾年已占印刷業的一半。因特網總產值目前還沒有超過傳統 的印刷業,預計2005年因特網及各種電子媒體總產值約9000億美元,傳統 的印刷出版業約4700億美元,與現在的銷售額基本持平。這就表明,網絡對傳 統印刷的沖擊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把傳統印刷沖得沒有了立足之地。統計數據只不 過表明傳統印刷業已到了飽和狀態。 所以,不論是從情理上講 ,還是從社會發展的進程上看,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近幾十年里,圖書類印刷品 其風韻猶存。也就是說在今后的幾十年里書刊印刷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在人類 跨世紀的重要歷史時刻,世界正發生著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 的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明顯加快,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對于全球印刷業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印刷術自產生以 來就是與文明相伴的,印刷業一定會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印刷業的明天也一定會更美好。
---------------------
感謝您閱讀名片天地提供的《書刊印刷還能存在多久》,名片天地為打造最強的名片印刷,爭取在名片設計方面做到第一,我們在名片制作和印名片業務方面不斷努力,力求超越自己。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會耐心,熱情,細心,詳細的解答您的所有問題,為您的名片錦上添花。 |